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2024-12-25 本站作者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1、选场建场:养鹿场应根据气候、地形地貌、植物等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综合选择。北方冬季寒冷,常受西北风侵袭,夏季多雨,宜选择避风向阳、排水良好处建场。山区可以选择三面环山,南面临水或西北靠山,地势平坦,不超过10度斜坡处建场。草原地区选择地势高燥,水源充足处建场,并在场地的西北方向栽植林带,以防风雪侵袭。
饲料来源是选场的首要条件,山区或半山区应有可获取树叶的高龄柞林,可供采草的次生材、灌木林及草地,并可垦的饲料地,放牧的疏林地、荒山及草甸子。草原地区应有足够的放牧地、草场和一定面积的耕地。
鹿场要有水质良好、充足的水源。周围环境未受污染和自然疫情。
鹿场选定后,根据饲养规模大小,修建鹿舍、饲料库、辅助生产区以及必要的管理设施。
2、饲养方法:
(1)种鹿选择:确定种鹿应从系统选择和个体选择两方进行。系统选择是根据种鹿是否具备双亲的优良特性、特征,以及远缘血统,来全面评定育种价值。种鹿应体质强健,营养良好,肥度适宜,性器官发育正常。种公鹿应选双亲生产能力高,遗传力强,适应性及抗病性强的后代,年龄以4~7岁壮年为宜。种母鹿(群)一方面通过系统选择来确定,即挑选优良种鹿的后代,定向培育获得预选母鹿,再经过1~2次繁育实践加以选定。选择年龄4~9岁,性情温顺,繁殖力高,体质强壮,乳房等器官发育良好的个体做育种母鹿。
(2)繁育:鹿的繁育主要是纯种繁育。纯种繁育是梅花鹿进行本种自群繁殖选育,此法对遗传性能和生产力的巩固具有稳定和可靠性。
(3)配种:
①单公群母配种法:根据母鹿的生产性能,年龄及体质等分成若干配种群,每群20~25头,选2~3头公鹿,每次放1头于母鹿群中,3~5天替换1次。
②试情配种法:即在20~30头母鹿圈内放入1~2头试情公鹿来发现发情的母鹿,然后将发情母鹿拔出,与选定的公鹿交配。试情公鹿通常是从幼公鹿中选择。
③群公群母配种法:以50~60头母鹿为1个配种群,拔1:3或1:4混入种公鹿进行配种,并定期哄赶鹿群,截王助配。
④人工授精配种法:利用麻醉技术置公鹿于半昏迷状态,用采精器刺激感觉神经使鹿射精中枢兴奋而射精,收集精液,然后对母鹿进行半麻醉后人工授精。
(4)妊娠与分娩:9~10月配种的,母鹿怀孕进入妊娠期,翌年的5~6月分娩产仔,胎1仔,少有2仔。
(5)养殖方式:
①放牧饲养:即野外放牧与圈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,放牧是在驯化的基础上进行的,通过放牧来巩固和深化驯化成果,从而改变其野生习性,便于管理。放牧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饲料,降低饲养成本,增强鹿的体质,促进生长发育,提高生产性能。放牧要根据鹿的年龄、性别分群,每群一般150头左右。春季、早春放阳坡,晚春放阴坡,每天5~6小时。夏季,选顶背阳处放牧,早出晚归,中午避暑,每天8~9小时,秋季选草地、灌木林、阴坡地、沟谷地或收割后的农田地放牧,每天8~9小时。冬季,以圈舍饲养为主,也可选择背风向阳山坡或林间放牧,每天4~5小时。
②圈养:即在圈舍内进行饲养和管理。圈养必须有充足的饲料,但成本较高。
③半圈养:在饲料丰富的大面积场地内,利用天然屏障或人工建造大范围的圈栏,进行大群养殖。场内有简易鹿舍和必要的饲养管理设备,此方式省工,饲养成本较低。
【饲养管理】
1、公鹿的饲养管理:
(1)恢复期及长茸前期的管理:公鹿经过配种后,体质较弱,为给生茸和换毛做准备,应适当喂一些含蛋白质、淀粉及矿物质较丰富的饲料。精料(粮食)每天喂2次,青饲料(青草嫩枝)及多汁饲料(蔬菜)喂2~3次,喂料时应供给温饮水。同时加强鹿的冬季运动。
(2)生茸期间饲养管理:以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为宜,精料尽量多样化及足够的青粗料,多汁料和饮水(喂饮豆浆更好)。喂料应均衡定时,每昼夜喂4次,放牧后还应适量补喂精料。
(3)配种饲料管理:应选择口性强的饲料,以提高采食量。一般饲喂瓜类、根茎类、鲜枝叶、青草及青贮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青绿多汁料为佳。精料定时喂2次,分群饲养管理。
2、母鹿的饲养管理:
(1)配种期饲养管理: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母鹿进入配种期,母鹿性腺活动及其卵子的生长发育需要全价蛋白质、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。将母鹿分成育种核心群,一般繁殖群,初配群及后备群分别进行饲养管理。
(2)妊娠期管理:选质量好适口性强的饲料,精料中豆饼等蛋白质性饲料占30%~50%玉米和高梁等淀粉性饲料占50%~70%,青饲料应尽可能多样化,放牧后可补饲青贮料。一般每天喂料2~3次,注意切忌饲喂酸变过高的食料。
(3)泌乳期饲料管理:母鹿需要从饲料中吸取大量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以转化分泌乳质,哺育仔鹿。可用豆浆调拌粉碎后的精料,并喂一些米粥,大量饲喂青料和多汁料,以提高乳汁质量。
3、幼鹿的培育:
(1)哺乳仔鹿的管理:正常情况下仔鹿自行哺乳,如母鹿不能哺育或遇特殊情况,应选其他母鹿代养或人工喂乳。正常喂乳仔鹿随母鹿大群生活,并设置仔鹿栖息和补饲场所。哺乳仔鹿适期适时提早补饲一些含全价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。
(2)离乳幼鹿的培育:大多数养鹿场均采取一次离乳法,于母鹿配种期间将当年的仔鹿一次断乳拨出,按其性别、体质和出生先后分群饲养。此期应创造良好饲养条件,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,并应加工调制。
(3)育成鹿的饲养管理:出生后第2年的幼鹿称为育成鹿。饲养管理得当,有利于鹿群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。饲料要求营养丰富,精料和饲料合理搭配。按性别分群饲养管理。
4、病害的防治:目前驯养的鹿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,致病初期症状不明显,不易觉察,待症状明显时,病情已重。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,经常观察鹿的精神、食欲、反刍、呼吸及运动等情况,定期体检,发现病情及时治疗。
(1)坏死仔鹿病:为鹿的常见传染病,病原为坏死杆菌。常因跑跳或采偶顶撞等使蹄部遭受损伤而感染,夏秋冬季较易染病。病初蹄部肿胀、跛行,体温上升,常躺卧,有时病灶范围不断扩大至内脏、发生坏死而死亡。防治方法:对鹿舍及运动场所进行消毒,并铺垫沙土整平,避免鹿蹄受机械性损伤。发现外伤及时护理。隔离病鹿,防止传染。染病后清除蹄部或皮肤的坏死组织及时治疗。
(2)口蹄疫:为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,病原是一种病毒。该病传染非常迅速,鹿染病后表现高热、肌肉震颤、流涎、食欲减退,反刍减少甚至停止,口腔黏膜,唇、颌、舌发生口蹄疮,糜烂与溃疡,并可导致牙齿脱落,四肢蹄上皮肤糜烂。防治方法:该病流行性甚快,发现病情立即划区封锁,严防传染,染病鹿隔离治疗,喂易消化饲料以保护胃肠黏膜,及时治疗。
另外,鹿的疾病还有巴氏杆菌病、破伤风、炭疽病、坏疽性肺炎、胃肠炎、瘤胃秋食、直肠穿孔钩端螺旋体病、结核病及多种寄生虫病;仔鹿易出现脐类、肺炎、下痢等。农药及发霉饲料可导致鹿群中毒等。
鹿茸是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,带茸毛,含血液。 梅花鹿、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。
梅花鹿主产于吉林、辽宁;马鹿主产于黑龙江、吉林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等省区。
东北梅花鹿采收的叫“花鹿茸”,质量最优,东北马鹿采收的叫“东马茸”,品质较优;西北所产的叫“西马茸”,品质较次。
鹿场搭建 选择地势高燥,背风向阳,排水良好,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场。鹿活动量较大,鹿舍占地面积每头2~3平方米,运动场8~10平方米。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铺地,使粪便等易清扫。在鹿场周围设置栏杆,高2.5~3米,以防鹿善跳而逃逸。
控光养鹿增茸快: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,占地面积约为125~225平方米,棚顶安上100~150瓦水银灯4个,灯高距地面约2.5~2.7米, 照明度为500℃左右。每年从春季开始(最好从1月初开始),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.8~9.5小时,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~60天。
1.养鹿场地的选择
养鹿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为高燥,地面平坦而稍合倾斜,周围合大片林地,饲料来源广泛,有足够的水源且排水通畅,阳光充足,既通风良好又能遮避寒风侵袭,并址交通方便又远离城市、工厂和居民区的地方。
2.鹿圈的建造
鹿的圈舍构造包括圈椰和运动场两部分,其规格大小应根据所养的品种、性别、头数不同而定。群养圈舍, ‘般可按圈棚10米×6米、运动场10米×27米的规格设计,此种规格的圈台可饲养梅花鹿公鹿25—30头,母鹿20一25头,育成鹿35—40头,可饲养马鹿公鹿12—15头,母鹿10一12头,育成鹿20一25头。
圈阅建筑一般为三壁式敞圈,人字形房盖,前面与运动场问不设隔渍,房搐距地面3.1—2.2米。运动场围栏高L 9—2.1米,距地面l米以上留出空隙,以利于通风和透光。过高的围栏或过低的房袍都会影响运动场和圈棚内的光照。圈棚内的地面由后墙根到前格下略有缓坡,员低点比运动场要高出3—5厘米,以防前詹滴水流入团棚内。运动场地面由因湖前缘至围栏前壁须有3一5度斜坡,以便粪、尿污水能通畅地流出告外。圈告外围设置徘水沟通往粪池。
3.饲料与营养要求
鹿耐粗饲、食性广,适应性强。可利用的饲料种类很多,如芦苇、胡枝子、硷草、柞、擦、榆、柳、根等青绿饲料;玉米秸和全玉米青贮饲料;胡萝卜、甜菜、南瓜等多汁饲料;玉米秸、大豆秸、小麦草、稻草、谷草、豆吻子、谷壳等秸秆饲料;豆饼、玉米、高梁、大麦、小麦、大豆、核拐、槽渣等精饲料,均为鹿的喜食饲料。
因此,可围地制宜就地取材,利用各类饲料合理搭配。为了增进食欲,促进消化,应将饲料进行适当的调制。如将各种谷物、豆饼等粉碎,与教皮、糟渣、骨粉、食盐等拌成半干半湿状态;玉米秸等秸秆饲料要斩碎。另在饲料中补加0.5%磷、钙,1%食盐,并供给清洁饮水。喂料时要先冲洗食槽后放料,先喂精料后喂草料,做到定时定量。
4.管理
应根据不同种类、年龄、性别及大小强弱分群饲养管理。
(1)公鹿的饲养管理
①生茸期的饲养管理:公鹿出生后6—8个月开始长角,经过2—3个月可长出4厘米高的草桩,接着从草桩上长出幼嫩的角(称鹿茸)。初生茸到8月中旬开始骨化并停止生长。骨化后的角到翌年5—6月自行脱落,后又从草桩上重新长出新茸。鹿角的自然生长是以长茸一骨化一脱角一再生新茸的规律循环,直至死亡。
每年的4—8月为梅花鹿的生茸期,马鹿的生茸期较梅花鹿提前半个月左右。公鹿在生茸期的生理特点表现为性欲消退,宰九萎缩,食欲增强,食量增多,消化力强,新陈代谢旺盛。此时鹿的体重不断增加,鹿茸生长迅速,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、尤其是蛋白质、维生京和矿物质等。为满足公鹿生茸期的营养需要,不仅要供给大量精饲料和青绿饲料,而且要设法提高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。为此,要增加桔饲料中豆饼和豆科杆实类的比例,供给足够的豆科青刘牧草及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和青绿枝叶饲料。同时,还可采用大豆磨成豆浆调拌精料,也可把精料做成粥料,以提高日粮的适口性、消化宰相生物学价值。另外,还要供给足够的饮水和矿物质饲料。
生茸期的鹿困要求宽松,饲养头数要少,食槽要多,槽值要宽。同时,驱赶鹿群也要轻缓,以免造成鹿群相互挤撞,碰破鹿茸。在鹿耸长至1厘米时,如角盘仍未脱落者要采取人工剥离,以免影响鹿茸生长和造成畸形。
②配种期的饲养管理:每年的9—11月为梅花鹿的配种期,4鹿可提前到8月下旬。公鹿在配种期的生理特点是性欲冲动强烈,消化机能降低,食欲锐减,争偶顶撞严重,体质消联极大。此期种公鹿的饲养关键在于设法增进种鹿食欲,促进发倩,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。因此,在日粮配合中应着重考虑提高饲料的适口性、催情作用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。可喂给青割大豆、胡萝L、大麦芽、大葱和青作叶等多汁青绿优质饲料。
?
对于非种用牛产群公理,应在配种季节到来之前.根据鹿只膘情和粗饲料质量情况,减少精料或停喂—‘段时间的精料,供给大量优质干粮饲料和青绿饲料,以控制膘情、降低性欲、减少殴斗、避免伤亡。
②越冬期的饲养管理:越冬期公鹿的生理持点是性活动逐渐低落,食欲和消化机能相应提高.热能消耗较多并为生茸期贮备营养物质。此期公鹿的饲养应逐渐加大日粮的容积,提高热能饲料的比例。应以粗饲料为主,精饲料为辅,借以锻炼鹿的消化器官,提高其采食量和胃容量。但也必须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,以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需要。
(2)母鹿的饲养管理
①配种期的饲养管理:每年的9一11月份为鹿的配种期。根据此期母鹿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,应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,配合饲喂‘定量的蛋白质饲料。比如喂给大量的青割、青贮饲料和胡萝卜L及一定量的豆饼等,以促进母鹿的早期发情并提高受胎率。
对配种母鹿应分群管理,清除那些不育的、恶癖的、年龄过老产仔弱小的、有严重疾病等无饲养价值的母鹿。并按品质鉴定、血缘关系、年龄及健康状况等,重新组合分群。配种期间应有专人值班,观察和记录配种情况。及时更换恶癖公鹿,防止顶撞伤及母鹿。同时,还应注意控制母鹿交配次数不宜过多,在个配种期中—‘般以不超过2—3次为宜。
②妊娠期的饲养管理:母鹿在妊娠期所摄取的营养不仅要满足自身消耗,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,所以必须加强饲养才能保证其体质健康、胎儿发育正常和产后良好的泌乳能力。在妊娠早期,要限给大量的育饲料、根茎类饲料和品质优良的蛋白质饲料,并补给适量的矿物质饲料。妊娠后期,因胎儿体积不断增大,压迫母体消化器官,使母鹿消化机能减弱,所以要喂结适口性强、体积小、质量高的饲料。另外,妊娠期应减少饲养密度,挑出恶癖或好斗鹿只单独调养,及时分离公鹿。禁止强行驱赶或惊吓妊娠母鹿,以防引起流产”
③哺乳期母鹿与仔鹿的饲养管理 母鹿多在5月下旬开始陆续产仔,5月下旬至8月厂旬为仔鹿哺乳期。母鹿在哺乳期内消化机能显著增强,其采食量比平时增加30%左右。为提高母鹿的泌乳量和乳汁品质,以满足仔鹿迅速生长发台所需的营养物质,必须供给母鹿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,必须保证日粮中有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同时还应设法提高日粮的适口性,以增加采食堡和消化率。
哺乳期仔鹿以母乳作为主要营养来源,仔鹿在生后10一15分钟即能自行起立和吸吮母乳。母性强的母鹿在产后即伴随其仔


空腹吃布洛芬缓释胶囊会怎么样


吃避孕药后几天出血怎么回事


人参果怎么吃正确方法


山药怎么吃补脾胃最好


虫草应该怎么吃才有效


一日三餐怎么吃最合理健康


桂圆怎么吃治失眠还不上火


腊肉怎么吃前怎么处理方法


短效避孕药怎么吃才正确


乌鸡白凤丸怎么吃才正确
